EVO视讯从“抱团取暖”“拼团养娃”看女性的互助之道
日期:2024-01-01 16:48 | 人气:
EVO视讯“抱团取暖”原意是指身处寒冷自然环境中的人们抱在一起,相互暖身。如今,这一词语已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环境,常用于需要互助协作、积聚力量、共渡难关的境遇,比如退休的单身女性抱团取暖,一起养老;独身女子抱团取暖,一起谋生。“拼团”原意指散客组团奔向同一个目的地旅行,如今更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场景,拼团购物、拼团买房甚至还有单身妈妈“拼团养娃”。从“抱团取暖”的单身女性,到“拼团养娃”的单亲妈妈,生活不易,她们依然坚强、乐观、自信,敢于跳出围墙,勇于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。
没有女人不渴望美好的婚姻。如果婚姻可以给她们暖房温床,谁愿承受冷屋凉榻?但如果困在婚姻的围墙里看不到光,那么跳出围墙,重组“队友”,逆风而行,向阳而生,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正确选择。
心怡刷手机无意间看到一篇单亲妈妈搭伙养娃的文章。高中同学、认识二十多年的一对闺蜜,各自离婚后,带着孩子搬到一起“重组家庭”,四口之家和睦相处,彼此照顾,其乐融融。看完文章,心怡立刻将其转发给了苏琳,并在微信留言道:姐,和咱俩一样吧?
心怡和前夫刘尊是高中同学,两人感情基础很好。然而婚后,当柴米油盐中的鸡毛蒜皮取代了花前月下的燕语呢喃,各种摩擦纷至沓来。心怡清楚,来自不同成长环境的两人,在婚姻中需要相互磨合、彼此迁就。基于这种认识,很多时候她能忍则忍、能让则让,当刘尊一定要分出对错输赢时,她通常会把“尖儿”让给刘尊,男人嘛,好面子。但是,时间久了,心怡发现每当出现争执时,她似乎从未正确过。有一次,刘尊竟然当着同事的面说她“就是个糊涂蛋,从来没对过”。说这话时,他眼神里满是轻视。那一刻,心怡的心“咯噔”一下:我在他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个形象?当年追我时不是说我“女生中少有的理性、聪明”吗?难道我的迁就、忍让在他看来是糊涂、愚笨?心里这样想着,心怡不禁有些伤感。如果摩擦仅是出在他们夫妻身上,她相信通过沟通、交流还是可以慢慢缓解的,毕竟刘尊的自负、目中“无她”与她的“惯”有很大关系。可问题是更大的矛盾来自刘尊母亲。
在婆婆心目中,心怡是那种做什么都不让她放心的媳妇。给刘尊洗衣服,她嘱咐不能光往洗衣机里扔,有些衣服必须手洗;用电饭煲做米饭,她提醒不能加水多了做成软糯状,刘尊喜欢吃一粒一粒的米饭;去市场买菜,茄子长了、黄瓜短了、芸豆粗了、韭菜细了,她都很在意,一旦心怡买的不合“标准”,她就会面露愠色,说“买个菜都买不好,还能做啥”……长此以往,心怡心里很不爽,有时会忍不住向刘尊倾诉,希望他能安慰几句。但是,刘尊永远都会站在母亲一边,怼她一顿,并嫌她不懂妇道、孝道。
8年前,女儿5岁时,因为心怡有一次为照顾女儿的胃口,把米饭做软了,引来母子二人的不满,发生口角。情急之下,心怡对婆婆说:“您能别再管我们家的事吗?”话音刚落,刘尊一个巴掌扇过来,打得她眼睛直冒金星。也就是这一耳光,把心怡的犹豫、纠结彻底打没了。
哪怕少分到财产,她也坚决地选择离婚。后来,她带着女儿住进了出租房。为方便照顾孩子,学园林设计的她,选择做自由职业者,接些私活儿在家里做。同时,她在小区里开了一家花店。也就是在花店里,她认识了大学老师苏琳。
苏琳每周都来店里买花。心怡觉着苏琳眼光好、有品位,苏琳觉着心怡很专业、很实在。一来二去,两人成了朋友。有时苏琳工作累了,会到花店帮心怡卖花;心怡动辄就做个艺术插花,送给苏琳。但两人从来不谈及彼此的另一半。
直到有一天——盛夏的一个傍晚,到花店取花的苏琳得知心怡家中水管坏了,须关闭阀门停止用水,等房东第二天找人修。大热天的,没水怎么行?“去我家住一晚上吧!”苏琳想都没想,张口就对心怡说。“那怎么行?不方便的。”“有什么不方便的?我家三室一厅,两个卧室,你娘俩住一间,俺娘俩住一间。”“那……姐夫……”不同于苏琳已看出心怡是单身母亲,心怡并不知道苏琳也是单身妈妈。“没姐夫,和你一样,娘俩。”苏琳语气平静地说。
苏琳是因为孩子爸爸婚内出轨而离的婚。她说她有精神洁癖,不能原谅对方的劈腿行为,更无法再与其睡在同一张床上。得知心怡的离婚原因后,苏琳说离得对,与人结婚是为了生活幸福,如果婚姻里只剩下忍气吞声,毫无幸福可言,这种婚姻不要也罢。
后来,心怡女儿和苏琳儿子在同所学校上学,大两岁的苏琳儿子经常领着心怡女儿回家一起写作业。苏琳有时出差,会让心怡住到她家,一起照顾两个孩子。5年前,出差一周的苏琳回家后,看到心怡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,便将心中酝酿很久的想法说了出来。她问心怡是否愿意退掉租的房子,搬到她家搭伙养娃一起过日子。她说可以分工协作,工作之余,她的主要任务是辅导两个孩子的功课;心怡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家务。共同生活的费用原则上对半分。苏琳说如果心怡同意,她就出一份协议,共同商量一些条款、细则。任何一方如果找到男友,想再婚,此协议终止,两人“散伙”。
听了苏琳的想法,心怡激动地说:“姐,这么好的事,我想都不敢想。太有创意了。要不咱试试?不过,咱丑话说到前面,如果感觉不好,都别掖着,说出来,我还出去租房子,咱不能闹矛盾,伤了感情。”
如今,她们拼团养娃已经四年多,“一家四口”过得其乐融融。已上初中的两个孩子如同亲兄妹;两个一心要做“大女人”的单身妈妈,从不为生活琐事斤斤计较。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,两人会互为军师,互相鼓励。
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知相惜向未来。”看了心怡转发的文章和留言,苏琳回复道。
老话说“养儿防老”,老话还说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,但这些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大多也就说说而已,因为已经没有多少父母会真的以为养儿能防老。同样,子女是否“远游”,与父母在不在也没多大关系,而是取决于他们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愿景。大多数父母在儿女们的“愿景”面前,选择无条件支持,至于自身的养老问题、生活质量,他们更多地选择“善待自己,照顾好自己”。
英姐独居多年。当年儿子和儿媳去美国留学,她满心支持,丝毫没顾忌自己独居国内的孤单和寂寞。她心里也清楚,儿子一家将来很有可能定居美国,可只要孩子有出息、生活得好,她高兴。至于养老问题,她看得很开。自己是医生,日常会注意身体保健;有退休金,吃穿用度完全够用;实在不行,将来还可以进养老院。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夕阳生活更有情趣、更有质量。为此,她常常跟团出去旅游,还学习了摄影技术,时不时地会在微信群里晒晒她的摄影作品。也就是在外出旅游中,她认识了同样是一人生活的宋姐。
宋姐的女儿研究生毕业后,远嫁广州。当年女儿告诉她男友是广州人时,她曾提出疑义:“将来是他来济南工作,还是你去广州?”“他不想来济南,感觉还是在广州发展更好。”“那就是你跟去广州喽?想好了?天南地北,离妈妈可很远啊?”宋姐原本以为母女俩多年相依为命会让女儿有所顾虑、难做决定,但没想到女儿立马回道:“想好了,我结婚后,你也过去,跟着我过。”宋姐一听,没再接话。她不接话不是为了女儿心里有她,不必再说;而是觉着女儿考虑事太简单、随性。不想想男孩是否愿意和丈母娘一起生活,也不问问母亲是否愿意离开济南去人生地不熟的广州。但是,如果对话再继续下去,娘俩儿有可能产生争执。宋姐知道女儿很爱男友,男孩至少目前也非常喜欢女儿。如果孩子能找到一生的幸福,离她远点又算得了什么?
女儿出嫁时,她去广州参加了婚礼,但很快就自己回到了济南。接下来,她开始认真盘算以后的日子应该怎样过。
英姐和宋姐,两个同病相怜又都喜欢摄影的人在旅途中相遇,而且一见如故。成为朋友后,两人经常约着一起外出活动。“你没想过去美国和儿子一起生活?他们不是有自己的独院别墅吗?”有一次,两人在公园散步,宋姐问英姐。“试过,去住了两个月,但是不行。我毛病多,看到不对的地方就想说,多年的职业习惯又让我对卫生要求较高。和他们住一起,说多了、管多了,儿媳妇不高兴;不说、不管呢,我又难受。别别扭扭的,都不自在,何必呢!你呢?不打算去广州跟着女儿?”英姐又反问宋姐。宋姐摇摇头,说:“南北方气候、饮食、风土人情差别都大,短时间旅游逛逛还行,长期住,不习惯。再说亲朋好友都在这边,这个岁数,人生地不熟的,不舒服。”
2020年春天,因为疫情,人们外出活动减少,憋在家里的英姐给宋姐打电话,问她是否愿意到她家来一起住,互相做个伴。宋姐说:“抱团取暖?好事!愿意!”从此,两人开启了抱团互助的生活。宋姐为人随和EVO视讯,做事干净利索,最重要的是她好学,她觉着跟英姐能学好多东西;英姐虽然为人、做事严谨,但心地善良,乐于助人。去年年底,新冠疫情爆发时期,两人通力协作,成功避过传染的高峰期。今年五月,两人在一次外出赏花回来后,又先后得了重感,其间她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彼此。
“英子,咱俩以后就这样抱团养老吧!”宋姐抹了一把眼角的泪。“执姐之手,与姐偕老。”英姐俏皮地回应。
网上很多人都说“抱团养老”“拼团养娃”听起来是好事,做起来其实很难,毕竟每个当事人的背后,都有着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,而且成长环境、生活习惯、教育背景、经济条件等等都存在差异,能找到三观相合、脾气相投的“合伙人”,其难度不亚于找到一个好老公。但是,无论如何,女性能不困守痛苦的婚姻、孤独的晚年,无望地消耗自己的生命;能不怨天尤人、不独自苦撑,积极寻求提高生活质量的途径,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。